【世界热闻】春回大地候鸟归

呼伦贝尔日报   2023-04-25 10:31:12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现身呼伦湖

我国“三有”保护动物翘鼻麻鸭


(资料图片)

四月,春和景明,草长莺飞,眼下正值一年一度的候鸟北归迁徙季,呼伦贝尔作为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也是鸿雁等候鸟的重要繁殖基地,近期迎来一批批北归的“空中旅客”,远涉重洋的大雁、振翅高飞的黑颈鹤、尽情嬉戏的野鸭子……洋洋盈耳的鸟鸣在呼伦贝尔的大地上奏响了春的序曲。

用“力” 加强生态保护建设

候鸟北归是每年春季的一场壮观自然景象,也是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随着天气的持续回暖,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西部的呼伦湖,也迎来了大批迁徙候鸟,在呼伦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乌兰诺尔湿地内能观测到的候鸟有30余种、8000余只,首批迁徙的鸟类包含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鸿雁、白腹鹞、白琵鹭;国家“三有”保护鸟类灰雁、银鸥、苍鹭、鸬鹚、绿头鸭、赤麻鸭、翘鼻麻鸭等雁鸭类,4月中下旬候鸟迁徙种类与数量到达巅峰。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林草部门聚焦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持续加大生态环境监测监管执法力度,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和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投入,野生动物栖息繁育环境和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目前,呼伦贝尔市有维管植物112科、568属、165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有32种,包括大花杓兰、紫点杓兰、钻天柳、草苁蓉等;野生动物有48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1种、二级保护动物72种、“三有”保护动物242种。经专家委员会评审,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呼伦贝尔市“鸿雁之乡”称谓,这是对呼伦贝尔市多年来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充分肯定。

用“心” 完善湿地治理目标

由于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候鸟种群在迁徙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困境。因此,呼伦贝尔市不断加强对湿地的保护与管理,严格控制湿地的利用和开发,以此保护候鸟“北方的家”。4月7日,在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内首次监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今年春季降雪,候鸟回归时间提前,且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给湿地带来勃勃生机。随着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湿地公园内生态环境系统不断改善,截至目前已监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

目前,呼伦贝尔市湿地面积247.28万公顷,这些保护地,成为候鸟们眷恋的“乐土”。呼伦贝尔市织密湿地保护管理责任网,构建了“3+13+6”结构的湿地保护管理专职机构框架,即:3个市级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分别为市林草局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科、市林草研究所湿地科、市林草事业发展中心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科;13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管理局(站);6个自治区级以上湿地类型保护区管理局。同时,构建了专职管理机构+各级自然保护地管理局常态化联络机制,加大了网格化管理密度,不仅有效贯通了湿地保护与管理责任覆盖“最后一公里”,而且推动了湿地保护与管理效能持续提升。

用“情” 提升群众爱鸟护鸟意识

保护鸟类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参与,呼伦贝尔是自治区野生动物资源大市。几年来,呼伦贝尔市持续开展“爱鸟周”“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宣传活动,来提高社会爱鸟护鸟的意识。随着保护宣传活动的开展,从每年群众举报救助的野生动物数量可以看出,人民群众保护野生动物意识逐渐提高,活动效果显著。

在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之神丹顶鹤在绿海深处翩翩起舞、“鸟中大熊猫”大鸨在甸草幽处婀娜优雅地踱步、被誉为“爱情鸟”的白头鹤正在悠然自得地梳理羽毛……这群特别的“游客”构成一幅生动的候鸟百态图。除了政策落实到位,各地不断加强鸟类动态监测工作,全面掌握野生鸟类和候鸟种类、数量和迁徙状况等,市林草局与多个部门联合开展“清风行动”“暴风行动”等打击整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专项行动。市林业和草原事业发展中心野生动物保护科科长李健介绍:“多年来,由于呼伦贝尔市野生动物保护措施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日益完善,据监测,呼伦贝尔市鸿雁种群数量基本稳定在6000只左右。”

在全球9条主要的候鸟迁飞通道中,有3条途经我市,这是呼伦贝尔市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候鸟北归期,各地湖泊湿地呈现出生机勃勃、万鸟齐飞的景象,守护候鸟迁徙的漫漫长路,才能留住风光旖旎的自然之美,期待与候鸟共赴“北国净土”之约,为共筑北疆绿色生态屏障贡献力量。(见习记者 周晴)

最新供应

更多